首页>孤独症康复>行为管理和行为治疗
孤独症儿童强化训练
发布时间:2018-07-12 发布人:憨福儿公益

一、  什么是强化

强化为分两类,一类是正强化,一类是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给予个体某种他想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金钱、荣誉等;所谓负强化,就是为个体去除他所不想要的东西,如吃药后病痛的解除,犯刑人员如果表现好,就获得减刑等。

二、  怎样确定和开发强化物

强化物并不一定要复杂,孩子经常出现的行为,如听音乐、看电视,就是适当的强化物。要开发强化物,第一步只需让孩子接触可能充当强化物的事物,也能形成新的强化物。一旦能自由使用某种东西,就会有兴趣获得更多。

强化物常常因饱足效应(satiation)而失去强化价值。如果个体过多接触某种强化物,它最终会失去强化价值。为了避免饱足效应,保持强化物的强化价值,有时必须让人得不到它。要轮流使用非常有效的强化物和效力较小的强化物,同一种强化物不能用得太多、太滥。

对非常有效的强化物,要限制使用。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或在塑造特定的目标行为时才使用它。

把潜在的强化物同已经形成的强化物结合起来,是开发强化物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结合,潜在的强化物会获得相似的强化价值。

三、  强化物的种类

不同的强化物具有不同的强化价值。有些只是不错而已,有些则让人“喜欢得要命”。强化物的种类要齐全,要有各种效果不同的强化物,以便进行差别强化。这就是说,对特别好的行为,要施予效力特别强的强化物;对良好的行为,要施予效果良好的强化物;对一般的行为,只施予一般的强化物。这样,不但能强化较好的行为,而且能增强孩子提高成绩的信心。

四、  选择强化时间的间隔

通常,在课程开始时,强化的次数要多,也许只要孩子每几分钟没出现破坏性行为就要对他进行强化。更重要的是,在出现适当行为时,应进行更强有力的强化。

切记,强化的目标是以自然的频率(例如,每天一次,甚至是每周一次)出现。虽然在开始时可以采用连续强化,但应很快改为间歇强化。 

最初的强化时间间隔应根据破坏性行为的次数确定。例如,如果孩子每隔15分钟就出现一次破坏性行为,那么应在15分钟内(例如10分钟)就对他进行反馈和强化。这样,他才能真正享受到强化。强化的时间间隔太长会削弱孩子的动机,导致在强化间隔结束之前就可能出现破坏性行为。如果孩子从未体验过强化,强化就不会起作用。

在逐渐减少强化的次数时,应采用效果更好的强化物,否则,孩子就有可能退步,也会失去继续进步的动力。一开始,不要使用效果非常好的强化物,否则,在减少强化次数时,就找不到效果更好的强化物了。强化价值越大的强化物,个体需要用越长的时间才能得到。

五、  强化法则

1.   强化物应具有强化功能(reinforcing)

必须先确定我们所认为的强化物是否真正具有强化功能,应不断评估孩子得到强化物时是否兴奋,是否努力赢得你作为强化物拿出来的东西,在进行自由选择时孩子是否选择强化物。强化物的价值通常变化很快,必须根据孩子当前的偏好十分灵活地改变强化物。

2.   强化应依随于目标行为

除非出现目标行为,不要让孩子轻易得到强化物。轻易得到强化物会降低强化物的功效。因此,尝试选择为依随奖赏而保留的最佳强化物。不要选择不能控制或者一控制就会引起大麻烦的强化物。

这条规则有个例外:对孩子很少选择的强化物,偶尔让他在没有出现目标行为的情况下得到,这可以增强他对这种强化物的兴趣。

3.   应采用各种强化物

提供多种强化物,能保持强化物的新颖性,可避免孩子对强化物感到厌倦,使其更加有效,也能使你进行差别反馈。即使孩子喜欢某种强化物,也要将它同效果稍差的强化物结合起来轮流使用。此外,决不可给予超出必要的强化。哪怕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很少,也要选用其最喜欢的来强化最重要的行为。

4.   社会性强化物应同初级强化物相结合

即使孩子不喜欢微笑和表扬之类的社会性强化物,通过将其同初级强化物(如食物、饮料、喜欢的玩具等)结合起来,它们最后同样会具有强化作用。开发了社会性强化物,最终就能交替使用社会性强化物和初级强化物,并能逐渐减少初级强化物的使用。此外,社会性强化物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强化物。

5.   不断地开发和确定强化物

每天都要在家里找找,集中一些新的物品进行尝试;逛逛玩具店;试试对其他孩子起作用的东西。即使孩子不喜欢某种玩具或活动,也不要放弃。

留心孩子的自我刺激,这有助于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东西或活动。进行视觉自我刺激的孩子可能会喜欢弹珠迷宫或液体定时器;进行听觉自我刺激的孩子会对音乐磁带、按钮式发声图书或乐器感兴趣;进行动觉自我刺激的孩子会对按摩、蹦床和呵痒痒的游戏感兴趣。

体现因果关系的玩具常常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的进步,有多种用法的玩具仍然有用。要寻找能够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会发声、会移动、会发光)、探索机会和具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用法的玩具。

6.   使用同年龄相称的强化物

这会使同伴更愿意接受孩子,使人不太看得出孩子正在接受强化。此外,这有助于人们以同年龄相称的方式对待孩子,也有助于孩子以同年龄更相称的方式看待自己,并激发其更复杂的兴趣。最后,由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有可能接触这些强化物,这也有利于促进泛化。

7.   出乎意料和新奇性能极大地增强强化的效果

出人意料的事物常常很有趣,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设计摸彩袋和秘密箱,改变了强化物的呈现方式,这就为孩子提供了新的强化物。这种热情会与治疗时的人、场所和教学材料联系起来。

8.   在开始时,强化应该马上出现

强化在行为之后半秒内出现最有效。这样,行为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最强,因此,孩子会更清楚地知道大人希望他做出什么行为。当孩子在“学会学习”时,强化立即出现,在开始时也特别重要。立即提供强化物,减少了不慎强化其他行为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要强化目光接触,但却拖延了强化,那么,实际强化的可能是他转过头去这一行为。同样,如果在行为出现之后几分钟才进行强化,孩子就很有可能忘记自己刚才做了什么,因而不知道将来要重复什么行为。不过,随着治疗取得进展,应当谨慎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让孩子习惯日常环境中强化效果不那么明显的强化时间间隔。

9.   格守关于强化时间间隔的规定

总是根据某个强化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有助于孩子根据所要求的速率重复行为。强化物越能预测,目标行为就越有可能出现。如果出现了积极行为,却没有受到强化,或者更糟,出现了消极行为却随便得到了强化,进步就会大大减慢。由于预定强化频率降低,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治疗团队中的每个人所采用的强化时间间隔必须保持一致。

10.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逐渐减少强化

采用密集强化时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减少强化就越困难,要减少强化时,行为就越有可能消失。开始减少强化时,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就要暂时增加强化的次数。同样,如果在减少强化次数的同时又提高了要求,就要提供效果更好的强化物,否则很可能出现倒退。

11.  评估强化的时间安排

要保证强化物的给予不削弱动力。相反,不要因强化物延迟太久而降低强化的有效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未及拿出强化物之前,你可以运用言语沟通(例如,称赞孩子刚才的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例如,微笑点头和竖起大拇指等)。在进行实际强化之前,要做出多种积极反应。采用代币系统或其他符号代表孩子所获得的奖品,是行为出现之后延迟强化的另一种方法。

12.  在早期的教学中,要说明所强化的行为

这有助于孩子意识到什么行为正受到强化,明白你要他重复什么行为,增强强化物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说明所强化的行为,有助于教师提醒自己专注于要训练的目标行为。以后,就不必具体说明所强化的行为了因为孩子会理解行为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系。

13.  过了一段时间,强化不要过多,要更实际

采用实际的、自然的强化物,能促进泛化。否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得不到强化,适当行为有可能消失,破坏性行为有可能重新出现

14.  不要把奖品用作贿赂

不要让孩子习惯事先知道会得到什么强化物。在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时,不要提醒他说如果中止破坏性行为就能得到强化物,也不要威胁如果不中止破坏性行为就会失去强化物。在破坏性行为出现之后,不要追加强化物,也就是说,在破坏性行为加剧时,不要给予破坏性行为加剧之前没有出现过的额外强化物。

行贿极具诱惑!在短期内,行贿似乎非常有效。在得到贿赂时,孩子常常会马上中止破坏性行为。这是一种短期策略,虽然可能暂时缓解破坏性行为,但会引起长远的问题。你和孩子都会依赖行贿。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用强化物提醒孩子要做什么才能得到强化物。这也会使孩子和你讨价还价,还会使孩子习惯于先考虑要得到的强化物是否值得自己做出你所要求的努力。

要在适当的行为出现之后再告诉孩子能得到什么奖赏,这除了能抵消行贿的不良后果之外,也能使强化不易预测,从而能逐渐减少强化。一旦你开始依赖“如果……那么”式的讨寸价还价,就是承认这种互动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如果你停止叫喊,我就给你汽水”。这时,孩子只因你给予的东西才改变行为,而不是因为他听话,也不是因为要做的事是正确的。专注于外部强化,减少了孩子内化做出较好选择的愿望。

15.  运用差别强化

差别强化是教授技能和矫正破坏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最好的行为或成绩,给予作用最强的强化物;对最希望出现的行为,给予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物;对不太重要的行为,给予质量较差的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