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孤独症康复>ABA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回合式操作
发布时间:2018-07-04 发布人:憨福儿公益

一、   什么是回合式操作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DDT又称为“分解式操作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具体及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应用行为分析训练法的核心。训练中,把孩子的训练任务分解成最小,把最简单的元素呈现给孩子,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每个步骤都通过一定的辅助,反复几个回合,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回合可以帮助孩子注意到刺激,使教者和孩子马上知道反应是否正确。还可以帮助教者以一致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免引起孩子理解上的混乱、延误进步,并可以帮助教者快而容易地辅助孩子的进步。

二、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的流程

回合式操作的每一个回合都必须由四个必须的要素组成:指令-个体反应-结果(强化或辅助)-停顿,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指令发出后,孩子出现正确反应马上强化,然后停顿,预示着一个回合的结束。

2.   如果在指令后出现错误反应,应立即停顿,并进入下一个回合:重新发指令→辅助→强化→停顿。

3.   如果孩子在指令发出后1-3秒钟没有反应就认为是无反应,应立刻重复指令。

三、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的基本元素

1.   指令和个体反应

由于孤独症儿童问题的出现同时发生在感觉输入和加工两个过程,迅息进入到大脑以后不能进行有效地过滤以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因此,发指令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者的声音大而自信以确保孩子接收到,做出我们所期望的反应。

其次,指令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从简单到复杂。重复指令是一种指令无效性的表现,发出指令后要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等待的过程是期待孩子独立做出反应的过程,而对指令的重复,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时间,干扰了孩子的加工过程。

指令不仅要求孩子要有相应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一定是具功能性的。例如:对叫名字的反应,有的孩子答应“哎”,而他的眼神并没有交流,也没有相应地行动如过来,这种反应就不具备功能性。

通过指令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要对别人的指令做出功能性的反应。

2.   结果(强化和辅助)

1)   强化

当孩子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后,我们要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的原理:适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继续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因没有受到强化而减弱乃至消失。

一般强化的方式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通过奖励性刺激,促进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的目的。例如: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强烈反抗学习。如果,我们当初在孩子出现一点点能力哪怕是一点点配合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孩子就不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反抗。

负强化就是通过移去孩子不喜欢的刺激物,促进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是非感,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孤独症儿童大多自我控制力很差,为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当他们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会运用一定的惩罚。如有的孩子害怕气球,当他表现不好时,通过气球约束他的行为;一旦表现好了,气球就会被拿走。

运用强化时的手段我们称为强化物。一般强化物有两类:生理性强化和社会性强化。生理性强化包括食品、活动、孩子的依恋物甚至可以是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社会性强化包括夸奖、笑容、亲吻、拥抱等与人有关的行为。运用什么强化物要依孩子能否有被强化的感觉而定,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强化物,强化物是要经常变换的。

2)   辅助

当孤独症儿童表现为不配合或者有难度,不能独立完成时,我们用辅助的方法。一般辅助有几种方式:身体辅助、视觉辅助和语言辅助。

身体辅助,我们通常所用的就是手把手的辅助。例如当孩子不会拍手,我们就把着他的手帮助他拍手。

视觉辅助包括示范、手势、眼神、位置等。例如,我们教孩子认识“杯子”,桌子上有杯子和笔,我们发完“拿杯子”的指令后,可以用示范的方法拿杯子给孩子看,要他模仿。我们也可以用手指或眼神示意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杯子。另外,改变物体的位置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方式,如把杯子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待他能力提高后再将位置还原。

在运用辅助时,家长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辅助不及时,会造成孩子形成猜测和有挫折感;二是依赖辅助,为了避免对辅助的依赖,我们在运用辅助时要注意辅助程度的逐步减弱和辅助频率的逐渐降低。

3.   停顿

结果出现后,下一个回合开始前,要稍微暂停几秒钟。作用是:使孩子对刚才的反应与结果的关系有一个记忆的过程;给教者一定的思考的时间,思考上一个回合孩子的反应,以决定下一个回合如何处理;区别两个回合,使孩子对下一个指令有更加清晰的判断。